公告版位
多元文化藝術 原住民大自然思想主義

卑南的起源神話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台灣這個島嶼原本是在海洋底下。東部海上,即蘭嶼島和綠島之間,曾有過陸地存在。那塊陸地上人類曾經居住在上面,經過一場大洪水後,台灣島浮出海面,而祖先原來所居住的那塊陸地則沉沒於海底,如今的蘭嶼島和綠島即為洪水浩劫後所留下的島嶼。

原產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理分佈

賽夏族居住在台灣西北部地區,分佈範圍在頭前溪上方、上坪溪流域、中港溪上游的東河與南河流域以及後龍溪上游的獅潭川流域等地區;以鵝公髻和橫平背山為界,分為南北兩群。

原產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投縣魚池鄉是邵族人的傳統生活領域

日月潭是全台唯一天然湖泊,四周群山環繞,湖水晶瑩,綠波似鏡,湖光山色,美麗脫俗。

原產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魯閣族大至分佈北起於花蓮縣和平溪,南迄紅葉及太平溪這一廣大的山麓地帶,即現在行政體制下的花蓮縣秀林鄉、萬榮鄉及卓溪鄉立山、崙山,以及吉安鄉有少數族人居住。其文化習俗與泰雅族相似。至於太魯閣族原居地南投縣境仁愛鄉之族裔,現在歸屬於賽德克族。

太魯閣(Truku)按族語的意思是「山腰的平台」、「可居住之地」的意思,也可以翻譯為了防止敵人偷襲的「瞭望台之地」,因此、太魯閣族祖先稱住在此地的人為「太魯閣族」(Truku)。

原產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文獻記錄或相沿對鄒族稱呼,由於學者音譯而不同,早期鄒族也被稱為「曹族」。事實上自日據時期以後的文獻,都記著「曹」而非「鄒」。以拉丁語標音時是記為cou或tsou,兩字發音相較,「鄒」顯然比較接近鄒族人所發出的原音,「曹」是譯自日語的發音,「鄒」則直接譯自鄒語的Tsou,也有人譯成「朱歐」等。

近幾年大多數鄒族人都已逐漸習慣用「鄒」的稱呼。於一九九七年阿里山的原住民稱謂行政院正式核定統一名稱為「鄒族」。

原產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美族的生活自古至今,神話傳說反映在他們的信仰、服飾、歌謠和祭典舞蹈上,例如在豐年祭的時候穿著的傳統服,一般人可以感覺到北部的阿美族比較喜歡紅色,東部則喜歡花色拼貼和黑色,物質文化和器物的使用也有地域性的差異。

由於學者的眼光常以「外部分析」的角度,來研究阿美族的民族風情,生態環境或生計方式,兒早期部落仍然自給自足的時代,族人內部只存在民族名稱,遷徙的口傳神話供自己族人來薪傳和識別,沒有超越部落之外的認同指標,彼此之間的認識和認同,也因時代環境、個人背景、族群關係的認知和看法而有不同,因此阿美族至今分佈的分類方式一直有不同的說法。

原產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移動的群落

原產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蘭噶瑪蘭族之分布

依據荷蘭人一六五○年所做的戶口調查,當時散佈蘭陽平原的噶瑪蘭人有四十五個村落,人口幾達一萬人之多。到了清朝,則通稱為噶瑪蘭三十六社,其分佈為濁水溪(今稱蘭陽溪)為界,溪北有二十社,大多在宜蘭河流域的壯圍、礁溪兩鄉及宜蘭市境內:溪南有十六社,幾乎都在冬山河流域的五結、冬山兩鄉,及羅東鎮境內。

原產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遠古先民的信仰裡,自然界的萬物皆有神靈,不論是風雨雷電、岩石、植物、動物都可以化身為人類。因此他們認為,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的竹子及石頭能育生其始祖的傳說也變得符合邏輯了。蘭嶼達悟族為台灣原住民十二族中保存原始文化較多的一族,為了崇拜他們的圖騰始祖,一直相沿至今還流傳著三項共同的禁忌

近親絕對禁止結婚,因為竹圖騰的子孫相互結婚容易生殘廢兒

原產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蘭嶼達悟族有六個聚落,分別是椰油、漁人、紅頭、野銀、東清、朗島;其中椰油、漁人、紅頭屬於前山部落;而野銀、東清、朗島屬於後山部落。在行政上則被畫分為四個村:椰油村、紅頭村、東清村、朗島村。

椰油部落

原產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