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年間,西方傳教勢力進入了水沙連地區,埔里盆地相繼有三所教會禮拜堂成立於主要的平埔族聚落,教會牧師及隨行洋人,經常經由日月潭到埔里傳教及旅遊。
有名的英國長老教會牧師甘為霖,甚至一度想在拉魯島上建立教堂,後來消息被清廷官員得知,之後總兵吳光亮搶先於光緒二年(一八七六年)在拉魯島上修建「正心書院」,供奉的是中國的文神文昌帝君,並兼做教化水沙連化番的義學,這座書院院址在珠嶼的半山山坡。吳光亮命令駐防在水社的福銳新右營營官丁汝霖、師爺吳裕明、黃允元兼任講習擔任教師的工作;書院屬於義務性教學的性質,目的專為教育原住民之用,可惜不久即閒置荒蕪,到日本人佔台時,書院已經坍圯,剩下的只是殘毀的磚瓦罷了。吳光亮見正心書院,教化居民,不過是表面上的理由罷了,其實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在於不讓洋人在珠仔山上「起建教堂」,而先占地盤罷了。在這個篇章裡,讓我們介紹推動邵族重建的推手巴努.佳巴暮暮(漢名毛隆昌),以及邵族「打里摺」之埔里大成國中簡史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