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魚池鄉是邵族人的傳統生活領域

日月潭是全台唯一天然湖泊,四周群山環繞,湖水晶瑩,綠波似鏡,湖光山色,美麗脫俗。

台灣第一高山湖泊的日月潭,是邵族人的家鄉,湖面遼闊清澈碧綠,為台灣地區最負盛名且最具發展潛力之天然觀光資源,而日月潭的盛名遠播,歷經三個世紀延傳不衰,無論在地理條件或歷史因素都具意義與價值。最早邵族人原居住日月潭的土亭仔(也就是現金德化社西北側土丘下方),康熙年間才遷徙到珠仔山四周(今之拉魯島,原光華島)。

水沙連四社

在《全台輿圖》中的「埔里六社說略」有一段記載:水沙連六社及田頭社、水裡社、貓躪社、沉鹿社、埔里社、眉里社等。其中邵族人曾經活動的勢力範圍包括日月潭、魚池盆地、頭社盆地等,就是當時歷史記載裡六社中的四社。依據歷史學家及人類學家的諸多考證:埔里盆地的埔里社是屬於布農族之一支,而眉裡社則盤据在埔里盆地眉溪以北地域,是屬於泰雅族系統。

目前邵族人的生活範圍自清朝開始逐漸縮減,最後退居德化社以及水里鄉大平林兩個地方,使得原本擁有廣大居住區域的邵族人,變成只剩一小塊德化社的居住地。

邵族德化社聚落

「到得人烟盡處,依然水接天涯」,這句詞可為德化社最好的寫照。日月台景緻幽美,昔日邵族人繞嶼以居,湖光山色,艋甲往來,杵音歌聲,繞陽在雲水飛動裏,乃有別一洞天的稱譽。「德化社」原稱「卜吉社」或「化番社」,今為「日月村」。今日邵族人仍然臨潭聚往。

邵族人在清朝康熙時期就即已有輸賦納貢,雍正年間因為理番政策改變,「骨宗事件」的發生,瓦解了邵族部落織聯盟,邵族的族勢從此一蹶不絕。在乾隆年間,林爽文事件發生後,清朝採取屯番制,漢人大量進入水沙連內山,以各種方式向邵族的傳統領域侵墾,邵澤的頹勢已不可挽回。到了清光緒末年的時候,原本有廣大領域的邵族人的聚落只剩下了日月潭附近的幾個舊社而已。

德化社是由許多聚落的族人所整合而成的,自清代以來,邵族及擁有頭社(Shtafari)、水社(Kankwan)、貓蘭(Kathafatu)、沈鹿(Simduq)等四個主要部落,亦即每一部落都有邵族人的系統,除了頭社的族人遷居到水里鄉境的大平林之外,其他三個部落,曾經數度易居,一直到日治時期的昭和九年(西元一九三四年),由於日月潭發電工程的興建,原來邵族的家園與耕地,皆陷在集水區內,日本人把大部分邵族人及中遷居到現在的日月村迄今,日月村就是大家熟知的(德化社),它的舊名叫做卜吉社,閩南話取其諧音叫「北窟庄」,這裡已經是邵族人最後的聚居地了。

邵族大平林聚落

根據記載,邵族人曾經是水沙連這個區域裡最有影響力的領導族群,但是因為很多歷史發展上的現實與無奈,邵族人的分布領域逐漸縮小,到最後僅侷限於到日月潭附近的小盆地;現在則只有兩個村落有邵族人聚居,一個是日月潭畔的日月村(即德化社),另一個是緊鄰水里鄉頂崁村的大平林聚落。日月潭西南的頭社盆地,只隔著頭社山而和日月潭緊緊相鄰著,因為地裡關係密切,所以當康熙年間,住在珠仔山的邵族先人,就有一部分遷徙來此,在漢人進入頭社盆地之前,這裡是邵族同胞的樂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原產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