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達悟族有六個聚落,分別是椰油、漁人、紅頭、野銀、東清、朗島;其中椰油、漁人、紅頭屬於前山部落;而野銀、東清、朗島屬於後山部落。在行政上則被畫分為四個村:椰油村、紅頭村、東清村、朗島村。
椰油部落
「椰油」原意是指十分團結、英勇,這個聚落曾於百年前為保衛鄉里對抗清廷,並殲滅入侵者,因此獲得「島嶼勇士」美譽。蘭嶼島上最熱鬧的村落就是「椰油」村,島上的鄉公所、國中、公車總站皆設於此,村裡還設有飯店、海產店,而全蘭嶼唯一的加油站和農會超市也設於此。
村邊的開元港是對外交通的主要門戶,與台東的富岡港間有客船互通航行,村落北側有一座燈塔,登高眺望,可目擊蘭嶼美麗的山景和碧海,令人陶醉忘返。
漁人部落
在「漁人」部落裡的小山坡上,座落著世界展望會的蘭嶼分會。由漁人部落往機場的路上,會經過蘭恩文教基金會,這裡是蘭嶼島上各部落族人辦活動主要的地方。
紅頭部落
「紅頭」部落內有一家「達悟文化展示館」,展示內容包括拼板舟、製作魚乾、陶器、生活用具等。
野銀部落
「野銀」部落是目前達悟族傳統建築保存較好的村落,尚保留許多地下屋。在「野銀」部落裡,家家戶戶屋前均有垂直而立的石板,因此許多遊客都喜歡佇足觀賞。達悟族人習慣將所有主屋建造的與海平面平行,工作房則是與海平面垂直,這是達悟族住屋的共通點。
目前蘭嶼各聚落已鮮少的用傳統式的主屋了,有些住家只保留前庭來曬飛魚,其餘改建為水泥房,至於涼台則同樣為高腳式,搭建於主屋大門右側或左側。
東清部落
「東清」部落的東清村是蘭嶼最大的村落,村子前有一海灣-東清灣,這裡是島上觀賞日出極佳地點,目前東清村的住家已全部改建為平房式的國民住宅,國宅的內部格局為二房一廳,並自行建造衛浴及廚房於主屋旁邊。
朗島部落
「朗島」部落的傳統村名叫做Iraraley,在達悟族語中是「有禮貌」的意思,所以朗島村有「禮貌之村」的稱號。
「朗島」是島上具傳統風格的村落之一,還有許多戶人家養雞,住在半地下屋的屋頂上覓食。往村子裡走,是蜿蜒的石舖小路,錯落於傳統屋。
達悟族六聚落皆位於海灘滿潮線以上的半山坡上,聚落前面,下坡約二、三百步處,為停泊漁船之海灘,海灘上都有漁船的船舍。村落兩側與後方為水芋田,水芋田上層即是水渠系統;各水渠系統都源自於同一條河水,經水渠系統輸送至每一水田中。然各部落並無統一的灌溉制度。因為每一水渠皆屬於一父系世系群,故各社水渠,皆為多元性。其單位與父系群之最大單位相一致。水渠上方山地為各父系群之栗田分佈地,藷田與造林區。其區域零星分散,各父系群山田,雖各自有區界,但並不相連。而分散於山坡上,有的山田經久不耕作而成為荒地,利用其作為山羊放牧的場所。各村落外的海濱與海上是為各社之漁區;都以村落為居住中心,向島內伸展連接自然山林,向島外海上發展漁船漁獵事業,都是社民所利用開發之地,形成了人文發展的景觀。各部落的入口處都建有不少放船的小茅蓬。
達悟族的社會結構乃是同宗群居型態,各項建築依其性質與功能而有不同的分布地點,一般構屋都集中於聚落裡面;豬圈與置柴架則在聚落的外圍;船屋都建造在漁船出入的海灘附近;管理水、旱田休憩用的小屋則蓋在田埂邊。
達悟族聚落,家屋比鄰而建,構成集中型的村落,村落中的政治範圍都是父系世系群為基礎,而這些系統都表現在水渠灌溉和漁團組織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