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人物 人才輩出的阿美族

一九九六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美國南方的城市亞特蘭大舉行,主題曲「反璞歸真」採用台東阿美族耆老郭美男的歌聲,這是繼七十多年前台灣中央山脈頂上布農族的小米豐收歌~學界稱「八部和音」揚名世界之後的第二個圖騰,台灣原住民的質璞歌聲頓時之間被人重視,老也被封為台灣最有價值的民間藝人,這首歌原本在家鄉是傳承數百年的老人飲酒歌,後來在台灣的各種重要活動裡的重頭戲都會邀他出現,好幾回在眾賓雲集的大場面中老拎著妻子的手高歌的畫面至今令許多人仍然難忘。坐著飛機到都會裡到處奔走歌唱其實滿折損老人家,二零零二年春天,八十二歲的郭英男先生因病去逝,這首普獲世界樂迷喜愛的歌聲,亦成為絕響,老的逝世帶給阿美族的小朋友,也開始學唱這些老人之歌。

另外,不能不提的重要人物是被稱為「跌在樂譜上的阿美族人~李泰祥」,從未受過正統音樂訓練,卻為了表達愛情,而勤練小提琴,天賦的音感使他的創作終於受到注意。他是為思想澎湃極富創作力的音樂家,貧困艱苦不曾折損他對音樂的執著和毅力,創作能力終於感動許多人而聲名遠播。他在北京錄製「中國交響世紀時」與一位大提琴家成為知己,為她寫下「這是一個秘密」的歌詞,這首歌後來還加入阿美族口白,對後來不幸患了巴金森氏症陷入生命困境的音樂人而言,是相當淒美又令人遺憾的插曲。他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歌至今仍傳唱,台灣有許多人都喜歡「橄欖樹」、「邂逅」等歌曲。

除了歌聲之外,台灣在運動體能上阿美族人締造的佳績更是今昔輝映,今日職棒圈裡傑出的球員,有許多是阿美族同胞,田徑、長跑高手也很多。阿美族喜歡漁撈生活,至今下水即能徒手捉魚的年輕人還不少,身高腳長,加上耐力韌性夠,在訓練體壇人才時,阿美族成為各界爭相尋訪的璞玉,最鮮明的代表要算一九五八年於亞運崛起的亞洲鐵人楊傳廣,一九六零年在羅馬奧運時與當時美國十項運動選手強森爭逐冠軍寶座,雖然飲恨,但後來在一九六三年美國聖安東尼舉行的十項運動賽中,以驚人的成績創新了世界十項運動新紀錄。至今若說體壇表現,就不能把原住民的名聲抹去,原因也在此。

阿美族的歌謠

歌謠的分類                               

台灣原住民各族的歌謠,就像他們的服飾一樣,瑰麗多彩,同樣的色彩元素,在服飾的樣貌上呈現非常不同的風華,各族巧妙運用,和他們生活的環境和生命禮俗有極大的關係。歌謠也正是如此。

日據時代研究台灣原住民族音樂的著名學者黑澤隆朝,在一九七三年曾經著有「台灣高砂族的音樂」一書,把台灣原住民的音樂分成七個類型,共七十一項,七個類型,如下:

l  祭典歌

l  詛咒歌

l  勞作歌

l  相思歌

l  飲酒歌

l  慶典歌

l  敘詩歌
黑澤隆朝的音樂分類中,可以概略地看出台灣原住民族生活的重點。

國民政府來到台灣之後,第一批研究台灣原住民族音樂的台灣學者呂炳川先生,把原住民的音樂分為四類二十九項。

l  勞動歌 包括戰爭、農耕和漁獵。

l  生活歌 包括婚禮、相思、新年和祈天。

l  祭典歌 包括祖靈、人頭祭、狩獵和農作。

l  傳統歌 包括祖先傳說、敘述事件。

另一知名的台灣音樂學者,以文化人類學的觀點,將台灣原住民族的音樂和歌謠,作了如下的分類:

l  人與自然 包括勞動。

l  人與人 包括生活。

l  人與超自然 包括祭典。

以後的學者研究台灣原住民族的音樂和歌謠,大都不出以上三個學者的研究分類和範圍。但學者的分類是「外部社會」的觀察和報告,在原住民族內部,任何源自祖傳的歌謠,都有他們因長年傳習吟唱默契而產生的名字,或者不同命名,而自然在對的時刻,對的場合,隊的氣氛唱出對的歌謠。如果有人問這首歌有多長?沒有人會告訴你是五分鐘、三分鐘或十分鐘,在部落機制仍然完備的時代,一首歌謠是由當時的自然氛圍和由領唱者決定,和聲的回應也由領唱的聲腔表情中,知所結束,不需有人拿指揮棒,也無需有人喊「1.2.3……好〜停!」。這種默契與相互感染的吟唱方式,以阿美族表現最淋漓盡致,尤其阿美族的歌謠大部分是伴隨肢體動態與舞步,對於開始和終止的集體感知,所有參與者都能領受得到,這就是原住民族音樂表現最讓人稱奇和十分珍貴的地方。

黃貴潮先生是阿美族人,他從阿美族的觀點解析祭儀,他所著的「阿美族歌舞簡介」(台灣風物第四十卷第一期)中,對阿美族的祭儀音樂有如下的說法:

豐年祭Likoda

是在每年七旬左右舉行、時間約四-五日,豐年祭分為三大部分:

l  迎靈(Kai folodan)在豐年祭首日於夜間舉行,全由男子演出。

l  宴靈(Kailom’am)是在祭儀期間,每天下午部落所有男女都可以參加。

l  送靈(Mipihay)是在豐年祭的最後一天,由全體的女性來演出歌舞。

每一個階段的儀式,有特定的歌謠,以台東縣的宜灣部落為例,豐年祭的歌舞,大略在三十首左右。

巫師Cikauagy行Maagag之祭儀

Maagag是阿美族巫師所舉行巫儀的總稱,包含如下的儀式:

l  受戒禮(Pakawas):是受命擔任巫師的儀式。

l  治病及慰靈禮(Pakacaw):為病人治病或不定期舉行的為靈禮儀式。

l  落成禮(Pakawih):新居落成的降邪和祈福儀式。

l  超渡禮(Pato’aya):為喪禮舉行之葬禮儀式。

Maagag的儀式由部落中大祭司及的巫師來主持,還要有三位巫師共同參與。儀式除了有歌舞之外,祭儀時還加上戲劇性的大動作。

阿美族舞蹈

認識了阿美族的歌謠,也大概知道了阿美族的生活內容,而他們的舞蹈是伴隨著歌謠而啟動。儘管許多學者對阿美族的歌謠和舞蹈作許多研究和敘述,即使了解很粗淺,或是根本不了解,只要你在現場,聽他們的歌聲,是那麼雄偉悠揚。他們的舞蹈,是那麼壯麗狂放,只要加入舞陣,不消多久,就能和他們融為一體。

音樂和舞蹈是阿美族社會中,最高等的教育方式,他和祭儀是分不開的,舞陣中心手相連,一邊要注意領唱者的引領,做出正確的回應,一方面舞步不能錯亂,別人向左,你不能向右,別人抬頭聊天,你不能彎腰低頭,否則不僅破壞整體舞陣的美觀,還可能造成撞頭和扭腳的傷害,因為舞陣的速度由不得你混亂,大部分的舞蹈是集體串連的型式,歌謠按祭儀內容一首接著一首唱跳下去,整個儀式完成,人也跳得汗流浹背,甚至氣喘吁吁,在這種高潮迭起中,體會祖先的精神,傳承文化的脈流,感受族人團聚澎湃的情緒,無形中學習到紀律與服從,歡樂與使命。這就是為什麼阿美族人,豐年祭一定要參加,在都會裡謀生的人,想盡辦法也要請假回鄉的原因,而這些心理因素和孺慕文化的情懷,是一般非原住民朋友需要慢慢瞭解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原產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