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前,阿美族和其他山民族依樣,種植小米,除了漁撈之外,也進行在旱地燒墾的農產社會,根據老人家的說法,古早時候每當小米收割時,部落裡都會舉行隆重的慶典來感謝神靈的恩賜,這個慶典一直延續到今天,也就是一年一度的豐年祭。直到十九世紀末,水道的種植方式引進之後,阿美族就不再種植小米,進入一種新型的農業社會。

小米祭

小米的阿美族語名稱叫做(Hafay)或(Lamlo),實際上小米的品種繁多,阿美族人常拿來當主食的小米叫做Tipos。

至今部落裡耆老級的長老們還保存一種說法,以前阿美族人普遍相信每一個物種都有精靈存在,而小米的精靈是所有精靈中最敏感的,因此小米也變成具有人性和最麻煩的農作物。阿美族人對種植小米的禁忌很多,原因是唯恐一個不小心,得罪精靈而招來禍患,不僅種植過程要慎重恭謹,說話小心,動作也要溫柔不可粗魯。

以一年為週期的小米種植過程,包含不同階段的祭儀,從整地開始,直到小米收割進倉,大致不離如下的過程:

狩獵祭Miadop

是在播種之前的半個月,部落的壯年男子年齡階級會集體開會,進行播種前的狩獵活動,預祝今年的小米順利豐收。

準備季Matongdaw

在播種前夕,家裡儲存的魚獲必先全部吃光,所有裝盛魚類的器皿用具,要洗得非常乾淨,這樣魚獲的精靈才會走光,不致和小米的精靈相剋。

播種祭Pafnaang

將小米種籽播種在土哩,並祈求小米神(h1ha-fayaw)保佑小米順利成長、豐收。

除草季Mikulas

一邊進行除草,一邊進行疏苗以免小米青禾太擁擠,反而長不了豐碩的小米穗。家中有孩童的,也趁此進行著裝儀式,表示孩子成長,小米也長大了。

除蟲季Mitaoph

不時地檢視小米作物有沒有蟲害,隨時進行除蟲。

乞晴季Pakacidal

太久不下雨會使小米作物乾死,因此若遇久旱,便要進行此祭典。

收割季Milikoc

小米成熟了,可以收割時,整個部落要遵守不吃魚類的戒律,並把魚器用具清洗乾淨。

入倉季Minaang

經豐收而曝曬完成的小米要入倉了,要先辦入倉儀式。

這一連串的祈求活動,就是現今阿美族人仍然恪守的豐年祭(Migaligin),因為時代演變的關係,阿美族社會的農業種植,不再像早期那樣保持傳統,宗教的觀念和與主流社會互動的頻繁,多數青壯人口,多半進入主流社會的職業結構裡討生活,因此現在的豐年祭只剩下一年一度,象徵緬懷部落傳統祭儀的聚會活動。

水稻時期的豐年祭

大約在十九世紀末,阿美族人進入水稻種植時期,被阿美族人稱為溫良植物的水稻,是種在水田裡,精靈和善溫柔,不隨便害人。巴耐(Panay)或(Tipss),是阿美族稱呼水稻的名稱,一年收穫兩次,分別在夏季和冬季收割。種植水稻比種小米複雜許多,勞動力也加倍,從引水入田到收割進倉包括的祭儀也有收許不同:

引水季Palinanom

水道不能缺水,因此祈求神靈保佑水源不缺,讓稻苗順利成長。

作苗季Misacapox

秧苗下種,祈求神靈讓它順利長大。

稻割季Mmiripos

祈求神明收割順利。

祈雨祭Pakaorar

祈求下雨,讓雨水豐沛。

乞晴季Pakacidal

祈求天晴,若雨天太久,形成雨水泛濫而將稻秧淹沒,也會造成傷害,因此求神靈早賜晴天。

入倉季Minaang

收割後的新米初次入倉,祈求取用不盡之意。

關於水稻祭典,直到光復初期還有部落進行祈雨祭和祈晴季,但是至今保留的只剩下豐年祭。

阿美族的豐年祭

不再種植小米,種稻生活也愈來愈遠的阿美族社會,每年的豐年祭都從未間斷,到底他們心目中的豐年祭的意義是什麼,也有許多不同的詮釋。

一般自報紙和電視媒體報導的印象,讓人覺得阿美族的豐年祭只是飲酒作樂和熱鬧的歌舞場面,其實也不盡然。雖然歷經外來文化、宗教影響和時代演變,阿美族的部落豐年祭卻從未停歇,在變動中存活,文化的表現形式也許有些變異,但仍然具有強烈的文化特色,若要進一步了解現今的阿美族豐年祭的表現形式,大約不出如下類型:

都市型

阿美族是原住民族當中創造移民人口最早和最多的民族,台北市、高雄市、台中市…等大都會和其他次要城市都有許多阿美族的居民,光舉北、高都會為例,動輒數萬人聚合不是什麼難事,「部落是我的故鄉,台北(高雄)是我的家」,原住民游離部落和城市之間逐漸習以為常,都會原住民也正式列入都會施政業務要點之中,中央掌全國原住民行政事務者-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北高市政府有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在縣政府有原住民局,在鄉鎮則併設在民政課或文化課裡。

在大型都會中,原住民的豐年祭舞蹈場景,往往十分醒目,活動多半由社團和政府合辦,參與者多為住在都會的原住民,現在則吸引越來越多一般人參與活動,活動中加入原住民更多的主題內涵,比如:文化產業的展示和銷售。

康樂型

在人口外流嚴重的部落或都會原住民自辦的豐年祭,規模不大,但以緬懷祖先和聯誼性質的聚會為主。

聯合型

由部落自己舉辦,沒有華麗場面和強勢陣容,卻很溫馨,有各部落聯合方式或跨族群聯合方式。

綜合型

由公部門或聯合其他非阿美族的原住民一起辦。

不論是哪一種類型,對阿美族而言,都是彰顯文化特色和複習祖傳精神的社會活動,豐年祭不再只是純部落的活動,也是和大社會互動分享的機會。

阿美族的婚姻

在台灣原住民族的婚姻類型中,阿美族是比較特殊的,廣義的來說阿美族施行母系社會,狹義的婚姻型態分析,要從以下的婚姻狀況中,才能認識更清楚。

單偶制 一夫一妻。

多偶制 阿美族並不施行一夫多妻,但受漢於影響而有一夫

擁有二妻的例子。

招贅制 是阿美族母系社會通行的婚姻法則,丈夫入贅女家,子女亦住母家。

嫁娶制 是阿美族社會可以變通的法則,但在如下情況下,才施行嫁娶。

˙無女嗣

若家中全是男孩而無女孩,因阿美無收養女孩的習俗,因此可以行嫁娶婚。

˙雙親要媳婦

需要媳婦打理家務,照顧老人而行嫁娶婚。

˙改變婚後居住

原來施行招贅婚姻,後因贅婿和岳母不和,女婿回娘家,再以嫁娶形式成婚。

˙男方財勢強

男方土地多,人力卻不足,而行嫁娶婚。

˙女方自願出嫁

女孩不願招贅,而行嫁娶婚。

˙向漢人看齊

一般受過教育的阿美族人,受漢人思想影響,不再願意施行傳統的招贅婚。

˙收繼制

在配偶死亡之後,再與配偶同胞兄弟或姊妹嫁娶。

˙交換婚

兩個不同氏族(或親族群)內交換。

兩個家族的兄弟姊妹間互相交換~甲方男孩入贅女家,而乙方男孩入贅甲方家,這種例子過去阿美部落施行普遍。

˙長幼婚

阿美族的婚配,大體上是男大於女約三至五歲之間,但後來阿美女子離開部落嫁到外界的機會越來越多,使得部落男子失婚現象增多,因此青年男子入贅到年長婦女家中的情形成為阿美族部落的變象。

˙兄弟檔與姊妹檔婚

一對兄弟一起入贅到一對姊妹家中成婚,這種婚姻的好處是和諧時很團結,但若一對有問題則會影響另一對的感情。

家族方面關於擇偶條件

年齡

    阿美族社會有年齡階級,男方一定要進入年齡階級後,才能談婚姻,年齡大約在二十五~二十八歲之間。女方沒有年齡階級,早期也要在十三歲之後,現在則與一般社會標準一樣。

理想條件

    阿美族的婚姻,不是個人的事,而是整個氏族或部落的事,因此擇偶是非常慎重的,就雙方家族而言,必須符合如下的情況:

˙雙方家族不是仇家

˙雙方家族不是同一氏族

˙雙方家族的宗教相同

˙雙方家族的部落地位相同

˙雙方家族若已有姻親關係則更好

˙雙方家族的女家長聲望脾氣都好

˙雙方家族的財富地位相當

個人方面

 關於男方(理想丈夫類型)

˙勤勞

˙漁獵技能好

˙體貼

雙方的適合條件

˙工作認真

˙守規矩

˙健康

˙年齡差三到四歲

關於女方(理想妻子類型)

˙漂亮

˙溫柔

˙善解人意

雙方不適合的條件

˙懶惰

˙感情不專一

˙酗酒

˙嘴雜

˙身體病多

˙愚蠢

阿美族的結婚禮儀

阿美族的男女要進入結婚的程序,看似簡單,實際相當複雜,至於複雜到什麼程序,也要看不同的部落而定,有的部落的結婚程序十分繁複,也有的較為簡單。

定情

阿美族人採取的是自由戀愛,母系社會的傳統是由女方主動。眼看女兒逐漸長大的父母,會留意部落裡足可匹配的青年,時機成熟便告訴女兒:某某青年英俊勤勞,性格也不錯,可以做為結婚對象。女兒在父母「受意」下便利用機會接近青年。在豐年祭的時候,在屬於青年階級舞蹈時刻,女孩會伺機贈送檳榔或糖果、香菸和情人袋,在男女混合跳舞的時候,兩人就可以手牽手一起跳舞,這等於正式宣告,他們已進入心儀對方的階段,到了夜晚則可以相約在女方家中作客談心。

在戀愛過程中,女孩不時到男方家中協助家務,如挑水、打米、炊煮等,遇到農忙時節,就要花些時間整天幫忙,如耕田、割稻、插秧等,到了深夜再由男方送回家。這種女方在婚前提供勞力的服務屬於婚前服役,也是有機會讓男方家人考察女方的人格性情和勤勞的程度,在這段交往期間,男女都要保持純潔關係,不能有越矩行為,否則會被視為觸犯禁忌。

結婚

經過一段時間的彼此觀察之後,雙方家人都認為很適當,便由女方長輩帶著酒食和檳榔前往男方家裡進行試探,男方的長輩親族大夥被請來,一同商議,若無異議,就可以決定結婚。結婚的日子到了,準備好檳榔、麻糬、豬肉等的女方舅族長輩帶著新娘前往男方迎娶新郎。在男方家裡進行簡單的儀式,也是由男方舅族長輩主持之後,新郎拜別父母,父母即隨著新郎來到新娘的家中,正式婚禮在女方舅族及部落祭司主持,婚儀完畢,婚宴開蓆,親友便開始跳舞一直到深夜。

第二天雙方親友一起到海邊捕魚,在海邊炊食。

第三天婚儀才算完全結束。

現代的阿美族結婚,因為大部分都已改信宗教,因此婚禮是先在教堂裡進行,然後再舉行傳統的儀式和飲宴。

阿美族傳統祭儀與外來文化

  阿美族和布農族雖然一個面海生活,一個奔波山林,卻一樣非當重視祭典,古時每個月都要進行固定的儀式。在阿美族的服飾和器具上,大半以動物或花草樹林的圖形當作精神圖騰,因為他們認為動物和植物都有靈性,若不尊重會帶來不祥,在儀式的進行過程中,巫師的地位是相當崇高的,他主持所有儀節的規範,阿美族的祭儀,按時令次序,有以下的內容:

祭典名稱

時間

內容

春耕祭(misawmah)

三月份

開始耕作

耕栗祭(mitiway)

三月份

開始植栗

樹木祭(misamusah)

四月份

祭樹神求富足

五穀祭(misahafay)

五月份

稻穗長出 迎新米

海洋祭(milaedis)

六月份

感謝海神護佑祖先登陸

打獵祭(misapong)

七月份

年階成員體能競賽,在打獵

豐年祭(malaikid)

八月份

現在被成為豐年祭

巫師(巫婆)祭(mirecok)

九月份

團結訓練和人際關係教育巫師(巫婆)集合,祭拜先師,並且吸收新徒弟

祭祖祭(talatas)

十月份

巫師領軍,全部落參與祭祖大典

開獵祭(mipohat)

十一月份

放出閘內動物,開始打獵

普及祭(misata1dan)

十二月份

一年一度的年接認證

其它,如船祭(ba1onang)

元月份

第二次豐年祭

 

日本人佔台,曾以嚴厲的手法,禁止台灣原住民社會各種傳統的祭儀。台灣光復之後,西洋宗教紛紛進入原住民部落宣教,住在平原地區的阿美族,首當其衝,外來宗教挾帶了醫療和救濟物資,在部落地區很快地擁有許多信徒,這些信徒不再出現在被認為過時的原始宗教的各種祭典儀式,只能從老遠的地方「偷偷地窺伺」(老一輩人後來的敘述祭儀的進行)。

  為了禁止阿美族人參加豐年祭,當年天主教和基督教分別創造一種新的儀軌,把古人拜祖先和上帝合稱為感謝祭(Kang Siaaia)這個活動取代豐年祭至今已有三十多年。曾經間斷的豐年祭卻在知識菁英的文化復興意識中,悄悄的復活(很多阿美族認為豐年祭其實也沒有真正死過)。至今兩路活動仍然盛行,但卻越來越有交疊的情況~宗教敬拜有越來越濃的部落色彩,而部落豐年祭也有宗教神職人員參與,年輕的一代不在因宗教的信仰差異而有分裂的情形,部落豐年祭或宗教敬拜儀式都是族人團結融合及感情交流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原產會 的頭像
    原產會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協會

    原產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