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賽夏族,是居住在台灣西北山區的台灣南島語族(Austronesian)支系。人數雖然不多,在現今約四十六萬的台灣原住民人口中,賽夏族人僅有五、六千人。

根據口語傳說,賽夏族的主要發祥地是在大霸尖山的附近,由於洪水氾濫,賽夏族的居住地變成汪洋一片,僅存的一個男子坐在織布機上隨波漂流,隨著洪水漂流到大霸尖山(Papakwaka)。當時大霸尖山住著一位名叫歐僕那窩翁的造物者,見到這男子就將它捉住,打算犧牲它來拯救即將滅絕的人類。所以這個倖存的男人被歐僕那窩翁殺死,並把他的身體切成一塊一塊的肉塊,但是,被切的肉塊卻重新變成一個個活蹦亂跳的人,歐僕那窩翁就把這些人命名為賽夏族,也就是今日的賽夏族的祖先。歐僕那窩翁再將骨頭搗碎丟入河中,堅硬的頭骨碎片化成了倔強無比的泰雅族人。接著將腸子剁碎投入水中,碎碎的腸子也化成人類,成為漢人的祖先。最後將肝、膽、心臟等器官投入水裡,這些內臟也都化做為人類,只是無法得知他們最後流落何處,屬於什麼種族了。

後來因為人口大量繁衍,向外遷移擴散而離開了大霸尖山;賽夏族再勢力最大時,據說活動範圍南到大安溪,北至大嵙崁溪(大漢溪)和角板山一帶。然而,傳說中的廣闊領域,後來卻又逐漸縮小;賽夏族歷經遷徙移動,推測在距今約二百六十年前,也就是在清代中期左右,才輾轉抵達現在的居地。

另一方面是因為在山區附近受到泰雅族北勢、汶水、鹿場或石加路等族群的強大勢力;另一方面也許是來自平原區平埔族人和漢人拓墾的侵擾而備受壓力。鄭成功來了以後和賽夏族打仗,戰役地點在現在桃園鶯歌的鶯歌石附近,當時賽夏族採取了一個易守難攻的策略,有數萬人守在懸崖上,由於地勢險惡,鄭成功的軍隊攻不上來,死傷慘重。最後,鄭成功派人到賽夏族僅有的水源處下毒,毒死了幾萬人,只有少數人逃出來。從此以後賽夏族的勢力大減,人就變的很少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原產會 的頭像
    原產會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協會

    原產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