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靈的概念--多神信仰

賽夏族人易於接受外來的信仰,例如泰雅族信鬼靈,客家漢人信封多神信仰,天主教、基督教…等對神信仰,都並存於賽夏族部落社會內 所以賽夏族的部落可見到各教派的教堂林立、神廟、祖先祀堂的出現,賽夏族也不排拒,這是深受周遭環境外來民族所影響。

賽夏族人對於無形「靈魂」基本概念,清楚地具有區分「生靈」和「死靈」的兩部分。人類生存時的靈魂,是有思想、意識和記憶的中樞,主要藏在人的頭部和胸部;就如作夢時「靈魂」會溜出體外遊蕩,或與別人的「靈魂」交談。人死後的靈魂稱「死靈」有善、惡之分;正常壽終者的會成為善靈;意外凶死者則成為惡靈。對於過世的祖先也因此區分凶死和善死者;善死者也是祖靈信仰崇拜的主要核心,一般也尊稱為「Tatini」或「Baki’」。凶死的惡靈,與善靈祭拜方式也不同,絕不可混在一起邀請;必須維持戒慎警懼的距離。

占卜

  與祖靈的溝通,除了獻祭祈求之外,主要還可以透過巫術占卜的操作;尤其為了治病、解惑、糾紛或為意外事故而向祖靈求助之時,更加如此。

  賽夏族對於夢境的「夢占」,有吉凶之解,例如要有重大活動或出外狩獵、出草…等,是吉是凶,都會依照「夢卜」的結果為主,否則莽撞行車易出亂事,

所以凡事都要遵循步驟與順序。懂得與自然生態配合,愛護自然不破壞生態的賽夏族人,對於自然生物都保持著尊敬的態度,觀察大自然景象與動植物的生長情形與行為來預卜吉凶方法,例如:這是不是一塊肥沃可以耕作的地?如果卜占不利,決不強行狩獵;行「鳥占」以鳥的方位數量,鳴聲的長短緩急聲調來判斷是否狩獵?所以在自然的情況下,天意若不允許就決不去做。

早期賽夏族還使用水占巫術,利用水和竹管做為媒介,得到祖靈的示意。用碗盛滿清水,投入一枝草,然後在碗中立一支細竹管,禱告後,將耳朵靠著竹管細聽「傾訴」。據說從竹管中可以聽到精靈的指示,來判斷吉凶;不過,水占現在已經逐漸失傳,反而學習泰雅族的竹占巫術。

竹占(Romhaep),是利用細竹管和巫珠與祖靈的溝通過程:大概的情形是以筷子大的竹橫斜著在地上(或桌上),在上面放置陶製的小圓管,將手掌做成扇狀,觀察其靜止或轉落的情形,判斷疾病原因或能否治療。雖然,隨著現代醫療制度的普及化,以竹占問祖醫病的需求量已經大為減少;但在賽夏族社會當中還是具有與祖靈溝通、延續文化傳統的重要意義。許多長者已經開始擔心,如果沒有竹占繼續得到祖靈的示意,以後祭儀的進行和傳承可能會發生問題。

矮靈 Ta’ai

祖靈以外,賽夏族的重要信仰對象還包括外族的「矮靈」(Ta’ai)。「矮靈」與賽夏族人的關係,至今仍然是牢不可破,矮靈祭祭拜的對象,也就是喪命的Ta’ai和兩位逃脫的Ta’ai。這些「矮人」活著的時候法術高超、體力強健;成為「矮靈」後更具有極強的懲罰能力。賽夏族對「矮靈」強大力量的敬畏,從與矮靈祭相關的各種禁忌和避諱,賽夏族人嚴格遵守不敢輕忽的態度,可以明顯的看出來。矮靈祭期間賽夏族人更是小心謹慎,彼此互相提醒及自我約束,以免犯忌而受罰。

賽夏族傳統祭儀

對儀式傳統的強調,可以說是賽夏族文化表現的主要特性之一。各種不同的祭儀,結合神話傳說,與獨特象徵物的運用,形成文化信仰、價值觀和集體記憶的核心。而各姓氏也透過在不同祭典中的參與操作和分工角色的扮演,凝聚出強烈的認同感和族群意識;這也是賽夏文化在不斷面臨外界的強勢壓力,還能一直傳承延續的重要基礎。即使時代改變,許多文化特性因應時代,變遷而逐漸被替代,但大部分的信仰仍然存在,傳統祭典也都在積極運作。或許祭儀過程和內容,隨著時代變化而有變動;不過,對祖靈和矮靈敬畏崇拜的信仰根源,仍然不變,這對賽夏族人來說,具有最重要的文化意義。目前賽夏族人還固定舉行的重要傳統祭儀。如下:

巴斯達隘Pas-ta’ai

巴斯達隘(矮靈祭),是現今最受外界矚目的賽夏族文化表徵。因為和祭典相關的神秘傳說故事,盛大的歌舞儀式。族對矮靈們感謝與追思,從賽夏族人由各地趕回參加祭典,且虔誠的遵守一是禁忌可以看出來。巴斯達隘(矮靈祭)舉行的時間現在大多固定在農曆十月中旬,也就是第十個月圓的時候舉行,每二年舉行一次小祭,每十年一次大祭。巴斯達隘(矮靈祭)祭期約延續一個多月;內容大致可以分述為祭前、祭典和祭後一是三個階段。

祭前儀式

包括主祭家與各姓氏的會一同交換意見,南北技團的代表商議正式祭典時間,在東河與南河會流處溪岸邊舉行各姓氏長老會談、結芒草、教唱祭歌等。

 正式祭典

共六天五夜,經過祭告祖先、薦晚餐和迎靈;會靈和娛靈、逐靈、送靈、饋糧、塗泥、伐榛木、墮稍和毀架等過程。矮靈祭典當中有一個比較特殊的,且依定要配戴在個人身上的,從結芒草(‘oeso’)約期、綁芒草避邪開始;整個矮靈祭典期間,芒草扮演重要的通告和保護及避邪的角色。除此之外祭典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儀式象徵物包括:

˙舞帽 kiraki1

    是在祭典歌舞時,個姓氏家族年輕男子代表所持各氏族的大型竹木之架高帽,巡行於蛇形的舞隊前端,或是圍繞在舞隊周圍,具有導引的作用。

˙臀鈴Tabaa’sang

    歌舞時繫綁在腰部,讓臀鈴下擺垂釣的竹管、鈴鐺或鋼管,隨舞步節奏發出聲響,製造出特殊音效,並有裝飾美化及伴奏的作用。

˙蛇鞭 Paputo1

    是主祭家所用的法器;具有驅雨、除病、保佑健康平安的法力,也有象徵主祭權力的意義,目前只有南群賽夏族持有。

˙大祭祭旗 Sinadon

    是高達二、三公尺的竹竿紅白長布條旗,每十年一次大祭時,豎立在祭場右側,並不定時由背旗手背扛著繞行歌舞時的祭場;據說這是矮靈到達祭場停駐觀賞歌舞表演的所在,因此極端神聖。製作和背負祭旗的姓氏責任極大,如果祭旗倒地或其他人觸碰祭旗違反禁忌,都會引起嚴重不幸。此外,大祭旗也與蛇鞭一樣具有祈福庇佑的力量,賽夏族人從小到大一定至少要參加兩次大祭,透過拍背旗者的肩膀接觸到祭旗傳遞出的神聖力量,才能一生平安順利。

祭後儀式

在祭典的最後一天(第五天)清晨,族人不著盛裝,帶著糯米糕及酒,前往當時矮靈們墬落的地點,在一次的複頌歌搖,將矮靈們送往東方的河流上,整個祭典才會完整落幕。

祖靈祭 Pas-baki’

祖靈祭,在賽夏族的祭儀傳統中,這是最直接對祖先崇拜儀式,也是信仰的核心表現。祖靈祭參與的成員,主要是同姓氏的父系血緣團體,儀式多是居住在鄰近地區的家族成員各自在自己家族長的住屋舉行;很少有外人參加。祭典過去配合農事的生產而運作,持續至今,仍然是每年舉行二次,確定日期由各家族自行決定。

過去的一是以祖靈籃作為祖靈的象徵;祭主從祖先籠裡取出一個小酒杯與一支木湯匙也就是「祭匙」(Kapazemos),平時懸吊於祭主家的樑柱上不許觸碰。祭儀時取下,祭持裝滿清水;由主祭的男性家戶長用右手食指沾杯內的水,一一沾在家族中所有男女老少的唇上(懷孕婦女除外)因此新婚的媳婦與剛出生的嬰孩都要回來參加,舉行時不得有異姓異族的人在場;剩下的水由主祭者喝完,不可倒掉。祖靈祭藉著沾水禮使家內成員獲得祖先保佑;並且具有清點人數、認定家族成員身分,象徵全家人一條心的意義,此時家中成年的男子就會剝起小塊的糯米糕,丟向籃子,如果丟中的話,表示今年工作狩獵都能順利豐收。

自日本時代開始,祖靈籃和祖靈祭被認為是迷信,遭到禁止後已逐漸消失,現存的已很稀有。但除了向天湖的聚落仍保有外,已全部廢棄了,信奉天主教的家族,都已在家自設祖先牌位,逢年過節也與漢人風俗一般來祭拜。在祭拜過程中,最重要的祭告祖靈儀節,祖德庇佑兒孫的意思,現在仍然持續被強調。

祈天祭 Au’ewa1

目前祈天祭固定於每年農曆三月十二日到十五日左右舉行四天;祈天祭主旨是向天祈禱風調雨順,主要目的是祈雨、祈晴或驅疫。一年舉行小祭、下一年舉行大祭,隨著巴斯達隘(矮靈祭)舉行與否而間隔。大祭為期三天;小祭僅一天。這個全族性的祭儀,是由撒萬氏(Saavang)主祭,有潘姓、錢姓、根姓三姓來共同主持。

大祭的正式祭典第一天,由潘姓長老進行「占卜」,詢問諸神由誰來拿祭品來供祀,這只有薩萬氏長老才可來參加,其他姓氏不得參加,第二天南北賽夏長老在南河東岸舉行個姓氏長老「會談」;第三天在河邊「殺豬」,各姓氏長老代表以豬肉和酒獻祭祖先,並在河邊午餐;第四天為「祭神」族人聚集在祭屋內,進行獻祭儀禮節。獻祭前,將祭屋門窗緊閉,眾人在內分食糯米糕,不可喝水;捧供品者手持內裝有七片樹葉、烤熟的小米和貝珠的米篩、主祭和個姓氏長老持豬肉串和酒,至祭場邊竹林內向東方祝禱祭告祖先。獻祭完後回到祭屋途中不可以回頭,否則儀式失敗。結束後,參與者不可多逗留竟快離開祭場回家。小既不做河邊會談和殺豬的禮節,只在祭場獻祭祖先。

帝那度祭 (敵首祭) Tinato

目前賽夏族還有的另一個重要祭典,是由過去獵首祭或稱作敵首祭轉換而來的「帝那度」祭。過去賽夏族為了進行獵首風俗,衍生出的相關儀式。在每年收割後、播種前,獵首隊出發獵首前,先到趙(豆)姓(Tautau-wazai)主祭家集合,舉行獵首儀式「PaSara」,祈求祖靈保佑行動成功;祭祀時,主祭從家中屋柱上舉下一個儀式用的特殊火器袋「Tinato」,取出袋內傳承的打火石起火,由賽發出的火星方向,可以預測獵首之處。儀式完畢後,作為出外遠征時攜帶的糧食。目前的「帝那度」(Tinato)祭典,每年定期於農曆二月十五舉行;而且人然延襲傳統有新竹五峰鄉大義村的趙家主持,其他各姓氏代表參加「tinato」現在只作為崇拜的象徵,放在籐籃中,恭奉在趙家屋內火塘上方的漢式神座上;在旁附祭的同時還有水神Katetel的象徵物。平日祭屋是不能隨便進出;祭典當日才可以打開屋門,在火塘中燒火、並獻祭酒、豬肉、糯米糕、魚等供品。

過去配合獵首過程,從出發、祈求保護獵首成功,到成功回來安置守靈為止,有一系列獵首相關儀式,惡些儀式在獵首習俗停止後,多半已失去實際作用但隨者大社會環境的改變,賽夏族的獵首祭儀並未完全消失,而是轉型變成集會所列敵守靈、祈平安的儀式。

祭神龍(卡蘭祭)

賽夏族還有一個特蘇的信仰祭儀,崇拜對象不是祖靈,也不是矮靈,而是一個名叫Sorou有神力的靈蛇(現在稱為龍神)。這個祭儀過去稱為卡蘭祭(Karan),是以蛇尾骨灰作為法力象徵的代表。傳說故事至今訴說的人有不同而有不同版本,但大意如下 :

古時候有一隻有法力的靈蛇,叫做Sorou,長得像狗一樣的大小,而且有四隻腳,身上還有美麗的花紋,奇怪的是一班人見到牠就會死,因此沒有人敢接近,在薪族縣五峰鄉附近有一位夏家的長老就把祂帶回家去,飼養在家屋內火塘邊,不讓其他家人看到。Sorou每當家人外出時,他救出來吃火灰,有一次Sorou涉溪時不慎溺死,並流向下游,許多人看到Sorou的屍體而死亡。於是請夏姓老人帶回蛇骨,在家中祭祀。

北賽夏群的夏姓和解性有密切關西。蛇骨頭由解姓(Kalkarang)長老保管,「蛇靈」Sorou這種動物並不是自然界的實際物種,牠具有獨特的法力。以蛇尾骨灰作為祭祀象徵物的傳統,而且一直延續到今天。在日本時代的時候,曾經因為蛇骨灰遺失,而使得靈蛇祭祀儀終止了很長一段時間。據說大約在十幾年前左右,夏姓家人找到蛇尾骨灰,並且再度開始「顯靈」,附身在夏姓靈媒身上,為人治病和解決疑難;由於傳言治病靈驗,拜的人越來越多,甚至連漢人也跟者也拜呢!

賽夏族人現在尊稱牠為「神龍」「Baki’Sorou」;而且融合漢人的道教念,發展出相當制度化的信仰。目前「Baki’Sorou」的骨灰供奉在頭份附近的一間專屬神壇「五福隆賽堂」。卡蘭祭中的靈蛇在邊謙的過程裡,已逐漸從原來有法力的靈界動物轉換成為神靈,神壇由各聚落的賽夏族人組成的委員會來管理,堂主、靈媒和主任委員均由夏姓擔任。每年固定於農曆三月一日舉行神龍神祖壽誕祭典;平日傍晚以後,開壇為人質並解決問題。雖然其中還維持一些傳統祭儀的基本精神,如Sorou喜歡吃火灰、怕水的特性、與夏性的密切關係、治病的靈力等。

播種祭Pit-aza

播種祭是過去因應農事生產而舉行的歲時祭儀活動。在打破了姓氏和祖靈祭團的區劃界線,而以部落內各家為單位來舉行的部落性儀式。賽夏族在插秧時,會播一些種子到山谷中,並樁打糯米糕作為祭品來祭祖,祈求豐收,在收割時也會做糯米糕來祭祖,感謝先人庇佑。

播種祭舉行的時間大約是每年四月間,過去稻米播種的時候,祭儀每年由不同家戶長輪流擔任主祭。主要的過程包括預備祭酒、糯米糕;祭典當天,主計代表部落內各姓氏家戶,到祭田悄悄地進行儀式性小米播種。播種儀式後,主計回家與各家戶代表輪流共杯合飲,以分享福氣;憶起享用各家帶來的糯米糕和酒。儀式中,主計成為部落的共同象徵,藉由主計與各戶家長的合飲,強調跨越血緣的部落關係;而各家所帶的糯米糕和酒,經過主計重新分食,目的也再次表示建立各姓氏互助共存的關係。

隨者稻作農業的重要性在賽夏社會中逐漸減低,播種祭的矩形也越來越不普遍。目前,只有向天湖聚落還維持播種祭的舉行,由風姓、朱姓與芎姓輪流主祭,祭場就在祭司之家舉行。

賽夏族主要傳統歲時祭儀分析表

祭儀名稱

舉行時間

舉行頻率

參與社群

主祭權

敵首祭

Tinatp

農曆

2月15日

一年一次

各族個姓氏

Tautauwazai

(趙)

祈天際

Umewalu

農曆

3月15日

左右

一年一次

(一年大祭

、一年小祭

間隔)

各族個姓氏

Sawan

(潘姓)

播種祭

Pit-aza

4月左右

一年一次

部落內各家戶

部落中各戶

家長輪流

播種祖靈祭

Pas-pake

農曆5、

6

一年一次

姓氏祖靈祭團成員

家家族長

矮靈際

Pas-taai

農曆

10月15

左右

兩年一次

全族群;分為

南、北兩群

Titijun

(朱姓)

收穫祖靈祭

Pas-pake

農曆

11、12月

左右

一年一次

姓氏祖靈祭團成員

各家族長

祭神龍

 (卡蘭際)

Karan(paki-

sorou)

 

有事即舉行

全族群

Hayawan

(夏姓)

Kalkaran

(解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原產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