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花園的絢麗民族--阿美族
早期由於中央山脈的阻隔,台灣北中南只有蘇花公路、橫貫公路和南迴鐵路貫穿台灣東海岸的花蓮、台東兩縣,交通上的封閉而被稱為「後山」,但若你一但進入東海岸,馳騁在中央山脈的海岸山脈之間的縱谷平原,「風情如畫、情韻若詩」您想不陶醉也難。台灣的現代化是由北部、中西部、到南部,發達後擁有與國際城市同步的星級飯店、購物中心、金融大廈和各種現代的休閒娛樂設施,而花東兩縣擁有絕佳的天然資源,成為台灣東部的「後山神秘花園」。這個後山花園擁有絕佳的天然資源,包括地質、地形、地貌等蔚為奇觀之外,富裕農村的田園風光和多樣的農特產品,更有豐富多元的人文特色,花蓮台東兩縣也是原住民族族群薈萃之地,其中阿美族的豐年慶活動,早已是中外人士注目和每年期盼的休閒旅遊的焦點。
阿美族有好長一段時間代表了台灣「高山族」的圖像,一般人以為台灣原住民就這麼一族,一方面由於阿美族人口多,台灣原住民四十六萬人中,阿美族就佔了十七萬人,再方面就是阿美族居住花東海岸和縱谷平原,與外來的文化產生互動較早,所以算是最早現代化的原住民族。
「後山花園」裡的民族雜陳,也是文化特色百花綻放,多姿多采的地方,尤其台東縣境內,包含了阿美、魯凱、布農、排灣、泰雅和卑南等…加上閩南、客家及漢族,原住民人口佔近百分之四十,在台灣多元文化意識逐漸抬頭的今天,台東贏得「原住民縣」之稱,還一度讓具有卑南族身分的醫師陳建年當選縣長呢!
「阿美族」(Amis)這個名稱並不是阿美族人自稱的名字,而是外人對阿美族的稱呼詞,依據日據時代研究台灣民族分類的學者島居龍藏所描述,Amis是台東的卑南族人指居住其北方阿美族人的稱謂,指「北方人」之意,有許多阿美族人至今仍稱自己是Pangcah(班扎)意思是住在平地上的人。而住在高山地區的泰雅、排灣、鄒、魯凱、卑南等族稱為山地同胞,阿美族至今仍擁有平地原住民的稱呼。
阿美族人只有非常少數的人住在南部的恆村半島上,大部分阿美族人世居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的縱谷平原上,以及自花蓮至台東的海岸平原及山澗兩側上。更早的來源到底從何而來?在今天明確的文獻考據難以找到,但阿美族人流傳的神話口述當中,可以歸納出同工異曲的三種說法:
高山發源說
這個說法流傳在南勢阿美及秀姑巒阿美的口述中
由海上島嶼漂來說
這個傳說在海岸阿美族人之間相當盛行,他們相信祖先是從遙遠的綠島(Sanasai)為據點,相台灣方向移動,然後在移居Cilagasm和Takidis的地方,有一之甚至到達台東縣大麻里鄉的美和村一代(Arapanay)登陸並且落戶。
乘著大木臼漂來說
這個傳說流傳在卑南阿美和恆村阿美族人之間。
從來源傳說的分歧,學者的看法則認為因沒有文字查考,而已推論的方式來分析阿美族人應該是在不同的時期,分批來到台灣這個島,理由如下:
●花蓮阿美族多半以Cilagason(吉拉善)為故居,而台東阿美則以Prapanay為發祥地
●祖先有部分人由海上漂來,先居綠島,再移來台灣
在阿美族的傳說當中,沒有確切的時間和年代,因為傳說來源不同,之後的發展為分布於遼闊的東部平原與海岸,環境的阻隔自然產生了語言、服飾、風俗習慣上的差異。
在有文字歷史的研究中,學者的分類和地域名稱,阿美族後裔並不一定認同,包括現今稱為「原住民」也是後來外人給予的統稱。
人口最多 母系社會 女人當家
阿美族是台灣原住民族當中人口最多的民族,約有十七萬零八百九十七人,北自花蓮的奇萊草原,延伸至南部的屏東恆春半島,長居這塊狹長地帶的阿美族人,雖然因遷徙動代而在習俗、語言上造成差異,例如:海岸阿美、秀姑巒阿美、南勢阿美及恆春阿美等地區別,但基本上仍保留他們與其他民族迥異的海洋民族傳統特色。在他們的部落社區裡,建築文化、服飾發展、歌謠舞蹈、祭典儀式以及工藝創作,都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在台灣原住民族文化資產發揚,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母系主導的阿美社會,傳統祭典是由母方掌握,儘管部落事務多半由男性出面打理,部落頭目也由男性擔任,但家庭裡仍回歸女權,一個不合家規的男人:例如懶惰、不顧家等…女人家可以把他的衣物打包放在家門口,這時男人就只有乖乖低拎著包袱「回娘家」了。